發布時間:2025-07-08
新聞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王瑤
瀏覽量:31
西安地勘院作為鎮安西部鎢礦會戰區的主體勘查單位,通過數十年的勘查實踐,緊密結合區內成礦事實,對控礦因素、找礦標志及礦床成因形成了全新認識。這一認識在該院承擔的“陜西省寧陜縣向坪-巖灣一帶鎢鉬多金屬礦預查”、“陜西省寧陜縣黃金鄉一帶金多金屬礦預查”及“陜西省寧陜縣梅子溝一帶鎢多金屬礦普查”項目中得到體現,這些項目不僅在上階段野外驗收中獲評“優秀級”,還于2024年底成功續作,總經費達3000余萬元。今年初,這三個項目被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列為“一礦一策”重點項目,標志著西安地勘院承擔起“十四五”規劃中鎢礦找礦突破的使命。
立足鎮安西部:實現鎢礦勘查新突破
陜西省鎮安西部鎢礦會戰區地處秦嶺造山帶南緣,隸屬南秦嶺晚古生代——中生代多金屬成礦帶,該區域地質構造復雜,巖漿活動頻繁,形成了以金、鎢、鉬、鉛鋅為主的多金屬礦床。西安地勘院在深入研究鎢礦礦床地質特征及成礦規律,并充分總結向坪、黃金鄉及梅子溝三個鎢礦勘查項目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套涵蓋選區評價、異常定位、工程驗證、模型構建等環節的勘查技術方法體系,該體系具有實際可操作性。同時,積極開展綜合研究與成礦預測工作,以巖漿成礦系統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礦物學、礦床地球化學等多學科手段,深入查明礦石的物質組成、空間分布及時間演化特征,系統總結成礦規律與控礦因素,并針對不同礦床類型,成功建立了專屬的鎢礦(找礦)成礦模型。
超前謀劃:實現科學布局新優化
項目啟動之初,西安地勘院高度重視,迅速組建專項領導小組及陜南基金項目指揮部,抽調精干力量,投入120余人、14臺鉆機。項目實施期間,各級領導多次親臨現場檢查督導,靠前指揮,及時疏通堵點、攻克難點,形成常態化現場督查機制。部門負責人常駐一線,嚴格把控施工過程,確保項目高效推進。
科學攻堅:實現破解難題新成效
面對壓縮一半工期的嚴峻挑戰,項目部需在極短時間內完成15990米的設計鉆探工作量。項目部果斷推行“倒排工期+日報督導”機制,開啟“白加黑”模式:白天,安排專人前往各施工鉆機進行安全巡檢,并重點蹲守即將到達設計見礦位置的鉆孔,確保巖礦心采取率達標。其余人員負責鉆孔巖心編錄和化學樣采集工作。晚上,對當天采取的巖心進行鎢礦燈掃面,初步圈定白鎢礦化段。隨后,對當天收集的原始資料進行綜合整理,并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和討論,為次日精準部署提供依據。同時,投入14臺鉆機晝夜不停,技術人員一線堅守。面對施工進度不確定、化驗分析測試及報告編寫進度滯后等多重難題及5月底提交普查報告的硬性節點,項目部立下“編錄即采樣送樣”軍令狀,啟用“部門-領導小組”雙級協調保障分析進度,并“搶跑”報告編寫,持續動態更新內容。經一系列精準高效的協同攻堅,項目部按期完成了外業及普查報告的提交工作。
全體成員夜以繼日抗壓奮戰,僅用短短100天的時間,完成鉆孔52個,鉆探進尺17000余米,并同步完成滿足資源量估算的槽探1020立方米,淺鉆689.7米。這一速度不僅刷新了西安地勘院金屬礦產項目鉆探總進尺的歷史速度,更超越了西安地勘院在陜南地區以往全年鉆探總量。所有斜孔施工均達合格標準及以上,巖心采取率達80%以上,含礦層采取率高達85%以上。最終,提交鎢推斷資源量6.41萬噸。
貫穿理念:實現創新實施新路徑
西安地勘院項目部積極響應“降本增效”理念,將理念融入實踐,不斷探索創新,有效壓縮了傳統工作時間,顯著提升了工作效率。項目部研究出新的制圖方法,一鍵生成所需數據,大幅縮短了綜合資料整理周期;自制大功率白鎢礦燈,不僅提高了巖心掃描效率,也相應縮短了鉆孔編錄時間。面對復雜地形帶來的挑戰,西安地勘院首次引入無人機協助設備搬遷,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提升了安全保障,有效縮短了搬遷耗時,直接推動了鉆探施工進度。
同時,項目部將地質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在項目駐地積極聘用當地村民參與輔助工作,為群眾提供就業機會、增加收入,以扎根鄉土、惠及民生的做法贏得當地群眾的信任和支持。這些創新舉措高效地為項目的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綠色勘查:實現生態資源新平衡
在項目實施中,西安地勘院積極踐行綠色勘查理念。在勘探方法上,采用“以鉆代槽”技術,有效規避了地表植被的大面積破壞與土壤過度擾動。在鉆探布局上,推行“一基多孔”技術,精準控制礦體的同時,減少了鉆探機臺的數量及施工場地占用,優化了土地使用并降低了生態干擾。在設備運輸環節,創新使用的無人機搬家技術,降低了傳統修路對地貌的破壞。勘查施工收尾階段,更嚴格落實綠色勘查要求,對受擾動區域實施復土復綠,確保生態有效修復。
黨建引領:實現紅色動力新發揮
集團領導親臨項目一線,指導并參與三個基金項目的臨時黨支部成立工作。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將黨建引領深度融入項目管理全流程,在勘查設計、野外施工等關鍵環節構建起全流程質量管控體系。面對梅子溝和黃金鄉項目所在區域地形切割大、交通不便的作業環境,項目團隊展現出非凡意志力與執行力:隊員們徒手攀爬數小時抵達工區;為搶抓工期,大家身兼數職,搬運工人短缺時主動連夜運送百十斤巖心至項目駐地,現場缺乏財務支持便自行完成計算核對工作,后勤保障不足也主動承擔相關職責。盡管團隊平均年齡僅36歲,但成員目標清晰,以高質量完成外業工作并如期提交報告為核心任務,深知項目按期交付意義重大。因此,在長達100天的攻堅期內,全員無休,毫無怨言。從管理層到一線員工,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轉化為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大家以高度敬業精神和強烈責任感全身心投入,充分彰顯出優秀的職業素養與擔當。
今后,西安地勘院將繼續秉持“地質報國”初心,錨定“攻深找盲”戰略方向,持續探索找礦新理論,拓展找礦新領域,積極投身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為保障國家戰略資源安全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堅實支撐。